海口:创新基层社区治理 社区更宜居
2018-09-28 来源: 海口日报
在海口,每到晚上住宅小区的电动车“挤满”车棚,如果一辆车突然意外起火,仅靠物业工作人员巡查往往难以第一时间发现处理,存在管理盲区,容易酿成“火烧连营”。
“你看,车棚上有个烟雾传感器,虽然个头不大,可是能起大作用呢。只要起火冒烟,它立刻就能‘闻到’,迅速发出预警。”19日,在海口海甸街道水岸阳光小区,居民林亚生开心地说起小区的新鲜事。“这是街道办帮我们小区安装的,小区有上百辆电动车,有了它,大家感觉更安全。”
借助物联网科技手段,海口创新基层社区治理,由海甸街道办在全市率先建设的智慧社区近日已正式投入使用。智慧社区将居民生活痛点作为建设起点,深入调查研究,瞄准车棚火灾、井盖、噪音、水质和养老等居民反映强烈的问题,坚持问题导向,向科技要效率,加快城市更新,为居民安全筑牢“防火墙”,让社区更宜居、居民更安居,展现基层社区治理的新貌,为全市社区精细管理趟出新路子。
便民初衷 靶向解决居民痛点
“烟感在和平大道34号的兴发阁发生火灾告警,请网格员冯棉棉到现场核实。”19日下午5点,正在路面巡查的冯棉棉手机收到这条信息后迅速赶到现场。到了小区一核实,原来是技术人员在进行设备测试,她马上拍照上传反馈,“安全,无火灾”。从接到预警到处置完毕,仅用了几分钟。
尽管是虚惊一场,冯棉棉还是拍了拍胸,深呼一口气。因为她知道,兴发阁是个老小区,公共设施陈旧,只有90多户,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电动车,基本都停放在小区的电动车棚。“以前每次走到这个小区,我都会多走上一会,老小区,电动车又多,只要有一辆车起火就很容易殃及全棚的电动车。”冯棉棉说,自从今年安装了烟雾传感器后,她可以随时随地“监控”这个车棚,心里踏实多了。
海甸街道办事处主任林赟介绍,电动车充电期间意外失火容易引起火灾,给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,是社区管理中的一大难题。和物联网连接的烟雾传感器能实现远程烟雾监控和报警,为及时灭火争取宝贵的时间。“通过实地走访和深入调研,我们在辖区55个小区电动车车棚,安装了477个烟雾传感器,深受居民欢迎。”
“我们创建智慧社区,初衷就是为了更加高效地破解居民日常痛点。”林赟说,在日常工作中,如何快速发现、解决居民关心的问题,是街道办一直以来所追求的。多年的基层工作中,街道办发现居民对电动车着火、暴雨天出行、噪音扰民、水质安全、孤寡老人居家养老等方面最为关注,虽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,但是管理手段单一,信息化程度低,问题的解决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。
林赟介绍,今年初接触到了物联网技术,在多次和市信息中心等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交流后,全面了解了这种“新技术”,思索和社区治理的结合点,为街道办创建智慧社区打开了新思路。今年5月起,经过大量调查研究,街道办群策群力,决定利用物联网、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,陆续在辖区布设了烟雾传感器、噪音检测器、水质检测器和智能手环等559个物联网设备,致力为辖区居民提供安全、便利的人居环境。
创新管理 社区有了“智慧大脑”
城市更新离不开社区治理更新,坚持问题导向,向科技要效率,提升社区精细化管理。海甸智慧街区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,加强对车棚火灾、井盖、噪音、水质和养老等城市部件的监控,实现社区隐患点问题“实时监控、提前预防,即时发现,及时解决”,将城市管理预警、监测和监控端口进一步前移,利用大数据平台加强城市管理,大大增强辖区居民的安全感。
19日,走进海甸街道智慧联动指挥中心,这里是智慧社区项目的“智慧大脑”所在:眼前的高清大屏,清晰地显示整个街道城市管理的动态画面,及时更新滚动播放烟雾传感器等最新动态。站在这里,借助智慧大屏,可联动指挥千人,精准解决群众烦心事。
“在指挥中心,只要轻点鼠标,就是可以在大屏幕上看到每一个烟感器的运行状态。”海甸街道智慧街区项目技术负责人顾俊夫说,比如兴发阁小区有6个烟雾传感器,只要起火冒浓烟,智慧大屏上对应传感器立刻就会变红告警,连接的音响也会发出预警提示,24小时值班的工作人员会及时联动社区网格员和相关职能部门处理,核实预警并将火患影响降到最低。
“智慧社区项目通过搭建社区智慧管理服务平台,切实提升社区日常治理水平,精准解决居民烦心事儿。”顾俊夫说,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,采取物联网、云计算等手段,将井盖、电动车棚、水体、噪音、独居老人等情况通过传感器实时传输到“智慧大脑”,如城市部件出现异常,就会发送警报,指挥平台随即调度社区、相关职能部门及时进行处置,迅速消除安全隐患。
“海口台风暴雨天气多,海甸街道地势低,容易引起道路积水和井盖脱离井口,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和安全隐患。”海甸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刘继雯介绍,为此,街道办根据12345政府服务热线投诉和日常巡查发现的易积水路段,先后在海甸二东路与海彤路等道路上安装了54个井盖传感器,保障居民安全出行。井盖传感器具有井盖倾斜报警、丢失报警、浸水报警等功能,能及时了解积水点和井盖脱离情况。
“社区的‘智慧大脑’可以和12345市民服务联动平台相互融合,通过‘12345+网格化’联动整合,使每个传感器都成为实时发现问题并及时预警的‘眼睛’,依托和社区网格员的联动处置,及时发现处置隐患,有效提升社会治理和城市运行的智能化、科学化、精细化管理水平,确保居民群众合理诉求得到及时响应。”刘继雯说。
贴心服务 打造暖心宜居社区
智慧社区,让服务更贴心,让居民更暖心。现在海甸街道的孤寡老人逐渐有了新装备,手上多个了智能手环。小手环,可有大用处。
“孤寡老人在家没人照顾,不能及时了解老人状况是街道办最揪心的问题。”刘继雯说,通过为孤寡老人配备智能手环,依托于4G网络,通过多重定位、历史轨迹查询、SOS紧急呼叫等,可远程关注老人身体状态,做到及时发现,及时处理,全方位保障老人安全。
当老人走失的时候,智能手环通过GPS定位回传至平台,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可在平台上实时定位老人所在位置,防止老人走丢,或者当老人走丢未归时直接定位老人所在位置。此外,老人遇到紧急情况时可按手环紧急呼叫按钮,实现一键紧急呼叫,第一时间发出求救信号,并在平台上显示报警位置,大大加强了对老年人的安全保障。
“我每天手上都戴着这个手表,表盘侧边有个红色按钮,要是在外边迷路了,或者家里跌倒了,只要按下这个按钮,直接就会打给紧急联系人。”今年62岁的吴亚尾是海甸街道沿江社区的独居老人,她对这个智慧手环爱不释手。
“社区的老人越来越多,尤其是孤寡老人更要重点关注,帮助他们安度晚年。”刘继雯说,在全面摸底的基础上,街道办上门为孤寡老人安装免费的智慧手环,并且一对一教会老人使用,为保障老人安全提供“保险”。
受益的不仅是孤寡老人。在海甸街道办的智慧街区项目中,远程实时监测噪音也是重要组成部分。面对噪音污染严重影响居民的日常工作生活的实际,海甸街道办根据12345热线投诉情况,选定6个噪音投诉较多的地点,安装噪音传感器,实现远程噪音监测,针对噪音扰民问题,做到及时发现,及时解决。
“海甸街道三面环水,水质的好坏关系到居民身心健康。为了呵护绿水长流,街道办在海甸溪、横沟河、鸭尾溪、白沙河等4条水体安装监控设备,实现水质指标异常监控。”林赟表示,下一步,海甸街道将继续依托物联网等技术,不断完善智慧街区建设,把其它一些政府管理事项纳入智慧管控中来,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的科学化、精细化水平,打造更加暖心便民的社区。